• 南宫NG·28

    EN
    ×
    EN
    • 业务咨询

      中国:

      Email: marketing@hbyfcc.com

      业务咨询专线:400-780-8018

      (仅限服务咨询,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

      川沙总部电话: +86 (21) 5859-1500

      海外:

      +1(781)535-1428(U.S.)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线留言×
    点击切换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国内临床阶段的小分子和生物药统计分析

    2017-04-13
    |
    访问量:

    前言

    不久前CDE公布了《2016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与此同时,CFDA对在中国进行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药物出台新政,旨在缩短新药在境内外上市的时间间隔。鉴于对国内IND到NDA阶段的临床药物信息缺乏统计和分析,本文就关注了当前正在国内临床研发周期内(请注意,不只是局限于某一年)的药物相关信息,分别从小分子和生物药两个方面对比阐述。

    国内临床药物阶段统计

    截至2017年3月底,当前国内外各大药企和研究机构在国内约有700个药物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进行临床试验(国内CDE已发临床批件但还未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和一致性评价不参与统计),其中小分子包括创新化药、天然产物、改良制剂、新型组合药物等;生物药包括单克隆抗体、多肽多糖、疫苗、抗体偶联药物等。当前小分子和生物药临床各阶段的分布如下图所示(药物个数虽然具体,但难免存在偏差,请注意),临床一期的小分子和生物药的研发比例为常见的3:2,但临床二期和三期相应的比例却约为1:1,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在研疫苗产品就达60余个。临床二期研发的药物比三期还少,这也体现出二期研发失败率是1-3期中最高的一个阶段。

    国内临床药物适应症统计

    新药研发的适应症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虽然CDE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中也会对适应症大类进行统计,但显然不够具体,本文对国内临床小分子和生物药进行适应症方面的统计则属于细分领域,如下表所示。
    国内临床小分子适应症排在靠前的主要是肿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肝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乳腺癌等,说明国内目前的临床药物大多数是针对癌症患者的,且国内的糖尿病、肝病也是临床试验的热点领域。对比临床生物药的适应症,我们发现小分子比较青睐的适应症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阿茲海默症、疼痛等,后两者是因为生物药的跨膜障碍,使得生物药难以在某些疾病领域发挥作用。
    国内临床生物药的适应症排在靠前的主要是肿瘤大类、类风湿关节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比较特别的是,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生物药临床研究比小分子明显偏多;另外,在血液疾病领域,如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等是主要倾向于生物药的。

    国内临床药物作用机制(靶点)统计

    在作用机制(靶点)方面,近700个国内临床药物中暂无明确靶点药物数达213个,占比约为30%,其中小分子无明确靶点药物数为107,生物药无明确靶点药物数为106。虽然未明确靶点的药物有许多,但现在靶向药物的研发依旧是主流,下表列出了国内临床药物已有明确靶点的主要作用机制,整体而言,小分子靶向药的数量要多于生物药。
    国内临床小分子的靶点主要是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Receptor、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4)、HCV NS5A/NS3等,这也与前文所述的适应症相对应,即癌症、糖尿病、肝病。另外抗生素的研发主要针对Beta lactamase和DNA gyrase,也是化学小分子的一大特色。除了7个Calcium channel inhibitor在国内临床针对心脑血管领域外,其他主要靶点均为癌症/肿瘤领域,如EGFR,Kit,FGF,Erbb2,Flt3,PDGF,ALK等。
    国内临床生物药的主要作用靶点包括Glucagon-like peptide 1 (GLP-1),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Receptor tyrosine-protein kinase Erbb2 (or Her2),Insulin,Insulin Receptor,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GCSF Receptor等,其适应症也主要针对肿瘤和糖尿病,除了Erbb2,其余与国内临床小分子的主要作用机制有很大不同(从结构生物学角度分析,靶点蛋白表面和结合位点的特征也使其技术类型偏向生物药),其中肿瘤免疫疗法(如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 inhibitor,CAR-T CD20/CD19等)在国内临床也较盛行。

    国内临床药物企业统计

    近700个国内临床药物涉及的国内外药企超过200家,其中国内主要药企在小分子和生物药的临床研究情况如下表3和表4所示。

    在临床小分子方面,国内的恒瑞医药可谓一家独大,拥有众多创新小分子在临床1、2、3期研究,正大天晴和江苏豪森则紧随其后,其中正大天晴的Anlotinib(安罗替尼)最近已向CDE申报生产。和记黄埔、绿叶制药、深圳微芯等有相应的产品正处于临床三期,百济神州、广东东阳光、亚盛医药等也均具备各自领域的优势产品。

    与临床小分子相比,临床生物药则缺乏研发产品数绝对突出的国内药企,如下表4所示,西比曼生物、三生制药、信达生物均拥有自己研发的产品,齐鲁制药、江苏恒瑞、江苏豪森等最近几年也加大对生物药研发的投入,形成小分子和生物药的双重研发战略。下表也体现出多数药企专注于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 /Biobetter)的研发,这可归因于未来几年大量重磅生物药的专利保护即将到期,生物类似药将有机会抢占其中一部分医药市场份额。

    结语

    新药研发不仅在于新,更重要的是其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最新出台的医保药品目录中,许多国内创新药纷纷进入医保,包括其余正在谈判的国内创新药,这对目前尚处于国内临床的新药研发是一大利好。过去十多年来国内上市的创新药物也就10余个,最近几年国内企业对创新药研发不断加大投入,有望在新药研发数量和质量再上一个台阶,也真心希望在以后的全球各大重磅药物预测榜单中,能见到国内企业及其产品的身影!
    相关新闻
    ×
    搜索验证
    点击切换
    友情链接: